close

WEDCV155VD5RRV515DV

 

...... 關注我們 ... 第一:心相 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禮記大學》原文「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大意是說: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於天下的人,都是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的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要整頓好家的人,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後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修養完善了,然後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了,然後天下平定。 不管你做什麼事,一切都要從正心開始。要正心,必須明白心是什麼? 請認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我們從小到大,做的每一件事情,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意識心」。 換句話說:物質的擁有與支配,只不過是想滿足我們自己的心。 只要你是人(我們只討論人類),你每天都在與你自己的「心」打交道。你只不過在找「感覺」。 錢財多與少,是你的「感覺」;物質得與失,是你的「感覺」;事業成與敗,還是你的「感覺」。 不是錢財、物質在你手裡才叫「有」。是你擁有的東西,你的「心」在認可「有」才算「有」;別人的東西和錢財你拿在手裡,你「心」里不認可,所以還是「無」。 你住自己的房子,心感覺自己「有」房子;你住別人的房子,心感覺自己「無」房子。 請你細心認真去體會…有與無、得與失、多與少、成與敗… 我們每天會看電影、電視、書、報、雜誌,看的時候開心(可能還會出現其他的心理活動),過後心就有失落的感覺。 我們會去旅遊、玩樂,玩的時候開心,過後我們的心又失落了、空虛了。 我們吃飯,菜不合口味,雖然擺了一桌,肚子是飽了,但心裡感覺不舒暢如果菜合口味,就算只是一兩盤,吃飽後就會感覺踏實。 我們住的房子,環境好、寬敞,感覺舒服;環境不好、簡陋狹小,感覺壓抑。 我們穿衣,也一樣是在找感覺。 我們日復一日地在找感覺,樂的時候少,失落的時候多。尋尋覓覓……為什麼我們就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覺呢? 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心在哪裡? 所以心無主宰、空虛,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才能使心安樂、滿足。 我們也從來沒有去認知自己的心。要認清自己的心,必須認識「心」與「相」的關係。 古人造字的時候,把「心」上有「相」就叫做「想」。 我們每天感覺心裡在動的,都是「相」,不是我們的本心。我們只是錯把活動著的「相」認為是自己。 我們從生到死,每天從不間斷地產生「相」,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一個境轉另一個境,無一刻的清凈。 如果你還不能明白這個「相」是什麼,就請看以下的例子: 黃金是本體,用黃金做成的像、首飾或其他不同形狀的東西叫做「相」,也可說為「形相」 (形象這個詞應該是形相才對)。 也就是說不管你用黃金做出任何形狀的東西,這個形狀叫做「相」,而黃金這個本體是不變的。 「相」與「體」是不可分的,即「相」與「體」是一,不是二。即你找不出「相」與「體」的分界點。黃金能變,所變化出的形狀也還是黃金。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相」與「體」。即能變的是「體」,所變化的是「相」。 我們每天通過眼、耳、鼻、舌、身體等接觸外界,使心上產生了無數的分別、執著,這些分別、執著就是心「相」。 得與失,有與無,成與敗,好與壞,善與惡,福與禍,吉與兇,大與小,黑與白,長與短等等,都是我們心上的相。我們常說的思想與感覺。 很多人將「相」理解為面相,事實上面相是心相的體現。 我們平常覺得大多數小朋友可愛,大人覺得可愛的比較少,是因為小朋友的煩惱少,大人的煩惱都寫在了臉上,所以大人不太可愛。 喜歡美的朋友一定要先從內心將煩惱去除。 ... 第二:因果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困擾著我們,身邊總有許多人過得很好,有滋有味;也有很多民眾為兩餐而奔忙。 我們平心靜氣地思考,為什麼會有戰爭、飢餓、疾病和痛苦? 為什麼我們缺少錢財、缺少快樂? 我們生活的意義在哪裡?我們為什麼活著? 所造成這些結果的原因,是我們一直想搞清楚,弄明白的。 要弄明白這些道理,必須知道這個宇宙的一個法則,「因果法則」。 什麼是因果。因就是種子(前因),果就是果實(後果)。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因果;「種瓜想得豆,種豆想得瓜」這違反了因果法則,得不出結果,所以不是因果,錯用了因果。 1+?=2 我們不討論數學問題,只討論因果。 1+1=2,前一個1是種子(因),後一個1是催化劑(助緣),「=」號後面的2是果實(果)。我們按這個式子再寫出下面的式子: 種子+(土壤、水份、陽光、空氣、肥料…)=果實 因+催化劑=果 因+助緣→果 因果具有以下特性: 1、相互轉化,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一件事情的結果,會變成另一件事情的起因。 2、前後相續,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3、循環不息,因果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循環延續不間斷。 我們經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因,地利、人和是助緣。三樣齊全叫因緣和合,才能得到結果。 ... 第三:財富 大家都想有錢,那麼我們來看看取得錢財的因果公式: 舍(錢財,時間,才能,種子)+職業(助緣)=得(錢財,果實) 所以「捨得捨得」,有「舍」才會有「得」。懂得了這個因果,我們才有機會得到錢財。 我們做了很多事,打工、做生意、偷搶(幹壞事)等等,為什麼得不到錢財,就要看看我們有沒有種「種子」了。 不種「種子」就盼望收割,盼望天上掉餡餅,天底下沒有這種好事情! 古語說: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這句話是說明,如果你有種「種子」,就只要靜心等待機緣的成熟,自然會有所「得」,不需要花很大力氣;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種「種子」,只會想盡各種辦法去求,出十分力,才得一分結果,白白浪費了力氣,冤枉! 如果你沒有種「種子」,就拚命去求,自然不會得到。如果還犯了國法,把自己弄進了牢房那就更「冤枉」了。不明事理真是可怕啊!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我們來研究這個「舍」字。 實驗:送一份禮物給朋友。 觀察:當時自己的心理變化。 注意:送禮時對朋友說了什麼話。 再觀察:禮物送出後的心理變化。 以下是三句可能送禮時會說的話: 話語1:小小禮物,不成敬意。(心想:希望我的事情能辦成) 話語2:我送這個禮物給你,你不要弄壞,不要給別人。(心想:我對你那麼好,看你以後怎麼報答我) 話語3:這個好東西我用不著,您拿去用。(禮物送出後心裡沒有感覺) …… 如果你說了第1和第2句話,那麼這個禮物你還沒有送出去,你只不過做了一個送禮物的動作,這個「物品」還在你的心裡。 以上實驗是為了說明「舍」要從心裡「舍」,並不在乎於你做了什麼動作。真正的「舍」是不求回報的,心裡沒有感覺的。 就那麼簡單,我們就種下「舍」這個「種子」了。懂得了這個道理,希望您的心能常「舍」,多「舍」。 提示:我們現在做生意的投資款,不是種因,是助緣。你的錢財是做捐獻、慈善活動用的,是種子,是種了因。 為什麼心要常「舍」呢?你有沒有見過種地,播一次種一輩子都有得收嗎?不一定吧!有些品種每播一次只有一次的收穫,如果還要種不同的品種,就要按節氣播種了。 明白道理後,我們就要常常播種,收穫必定豐富。 我們走在街上,有些乞討人向你乞討,你首先要明白,這些乞討人是不種因(沒有受過教育),得的是貧困果。我們不應該學他們,要引以為戒;心要常舍,給他們一兩元錢。至於這些乞討人拿這些錢財去幹什麼,或者他們是否真的貧窮,那是他們自己的事,與你無關了。也就是說,「各人因果,各自承擔。」 你做的是好事,他們做壞事與你無關。不要因為他們是裝著貧窮,你就斷了種好因的機會。 另外,要明白我們所謂的財富是五家共有的:水、火、官府、盜賊、敗家子。是什麼意思呢? 你辛苦得到的財富,會被洪水、大火、大風、地震等自然災害奪走。如果你得錢財時,所做的助緣不正確,偷搶貪污所得,會受到國家法律的制裁,錢財被充公。如果你經常想偷搶別人的財物,所造成的惡果是你的錢財經常被人偷搶。如果你很不幸,沒有受過公民教育,不知道怎麼樣教育你的下一代,養出個敗家子來,那麼你的錢財會被揮霍一空。 不單只如此,你的壽命有限,無法與你所擁有的財物永遠相守。 所以如果你比較有智慧,你的世間財就不要積得太多,經常拿去施捨比較好。越舍越多,捨得快來得快。如果你現在為兩餐而奔忙,就要從現在起,心中常生施捨之念,你至少將收入的2.5%拿出來作捐獻。 提示:舍的時候不太樂意,得的時候也會困難。 我們的心裡有思維習慣,可以花幾百上千元買個手機,買菜多幾角錢會捨不得,老是想著小數目怕長計。思維習慣也很重要。 ... 第四:命運 很多人喜歡去算命,也常常將「命運的安排、命中注定、我的命不好」等等的話語掛在嘴邊。當然,算命能算出一個人的性格,人生起伏規律,會發生的事等,但是你應該知道命運根本是自己造成的,怎樣造的呢? 是我們的「心理」+「行為」造成的。 經常想好事,自然來好事;經常想壞事,也會來壞事;心想事成嘛!不管好事壞事,只要你想,按照因果法則,因緣成熟一定能成。如果想好事會成,想壞事就什麼都不會發生,那叫做自己欺騙自己。自己認真想想都覺得沒有這個可能的時候,就不要再自欺了。 我們的「心」造成了我們的運氣時好時壞。既然是我們的「心」在作怪,那隻要懂得不想壞事,只想好事,我們的運氣就一定會好。 有朋友會說:「我經常想好事,但為什麼就不來呢?」 確實,我們經常想好事,想錢,想有福,想健康,就是不來。那麼我們來看看自己日常是怎麼想的。 通常我們在做一件事前,總是用邏輯推理--想出一件事情會出現的各種情況,然後想出各種應對方法,給自己留很多的後路,想如果不成功最多是什麼都沒有。 正是我們想出來的這些後路給我們自己設置了重重的關卡,設置了困難。我們的心在患得患失中起伏,失敗的惡念遠遠超過成功的信念。所以我們成功的少,失敗的多呀!請大家冷靜仔細地想一想,我們平常是不是這個樣子。 「同臺吃飯,各自修行」,改造命運只能自己改,別人幫不上忙。父母只能教你吃飯、走路的方法;飯要自己吃,路要自己走。老是想不勞而獲,等別人來解救你的思想要不得。 體會:「命由己造,相由心生,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這句話的深刻含意。 我們繼續研究:好與壞、善與惡、 從小父母、老師都要我們做好人。但為什麼要做好人呢?做個強人惡人,人見人怕不好嗎?要知道為什麼要做好人,請細心往下看。 什麼是好、善,什麼是壞、惡?有沒有一個標準呢? 提示:法律不是善惡標準,只是生存規則。 為自己的一點一滴的打算,自私自利貪心是惡,嗔恨是惡,不明事理和不懂善惡是惡,偷殺盜淫是惡,搬弄是非、造謠欺騙、說假話、罵人是惡。 為別人為社會,幫助一切人遠離煩惱、離苦得樂的是好、是善;代人之勞,是善;成人之美,是善;常反思自己的過錯,是善;不議論別人是非;是善。善與惡的標準不是誰定的,是宇宙本有的規律。 我們自己的心每天都在想什麼呢? 通常我們凡人從起床到晚上睡覺,都在想五種事情:財、色、名、食、睡。財是錢財,色是物質,名是名利地位,食是食物,睡是睡覺休息。財色名食睡,稱為五欲。 你每天想的都是這五樣事情,是在想惡事。 我們每天有沒有想好事善事呢?通常都沒有,或者很少,幾件。想惡呢?很多,數不勝數。 所以說我們的命運會差,不幸福,不快樂,沒有福氣,沒有錢財,沒有健康,沒有壽命,沒有智慧,都是我們每天想惡事做惡事形成的。心想惡,惡事成。日積月累的成果呀! 回頭想想,今天我的命運差,福氣差,身體差,錢財無,煩惱多,不自在等等,都是應該的,不要怨天,不要怨人,自作自受呀!你沒有想過好事,你有惡運就不奇怪了。 善與惡的量是根據所受的人數多少而定,舉個例子:公共汽車上讓座是一善,讓孕婦或抱嬰者是兩善……報上寫一篇勸人向善的好文章,根據這份報紙的發行量,這一善可能是等於做了成千上萬件善事。如果寫了一篇或一本教人作惡的文章,這一惡也等於做了成千上萬件惡事。文責自負呀! 要寫東西發表的朋友自己想清楚了。 你的這篇文章還留在這個世上,你造的惡就還沒有完結呀!很不幸還被圖書館收藏,那你就不要問你為什麼命苦了。 還有些朋友喜歡抄別人的文章去發表,不但造了偷盜的惡,還背上與原作者同樣的因果。 以前說公門之中好修行。即是說做官的每做一善,等於造了成千上萬件好事。我們國家人多,這一善有可能是以億計的呀! 如果你不想當清官,不想為人民服務,你還是回家賣紅薯去吧!因為你的一惡,造了數以億計的惡事,國法制裁你是遲早的……你的善惡也用不著讓歷史評說,看看你的子孫後代過得怎麼樣就知道你所做的是善是惡了。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歷史上一人行善積陰德惠及子孫的範例是孔子和范仲淹。他們的子孫後代經歷了多少朝代更替,如今還受到人們的尊敬。 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又如何呢?過不了第二代呀!歌功頌德都沒有用的。 留書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留財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才是使子孫安居樂業的長久之計。 我們常常有很多壞念頭,按照因果法則,一定會結出不好的結果。那麼有什麼方法不讓它結果呢? 這也要從因果法則上想方法:因+助緣=果。 壞因一定有壞的助緣,我們不讓壞的助緣出現就可以暫時不讓壞的結果來臨。然後每天控制自己的思想,不起心不動念。如果你想動念的話,念念為人民吧!不要喊口號,要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 按照因果法則,舍錢財—得錢財,舍智慧—得智慧,舍快樂—得快樂等等都在一個舍字,心裡捨得越乾淨,你就越有福氣。你從來不給別人設置障礙,別人也不給你設障礙,出門在外事事順利,處處有朋友幫助,這就是福氣。 提示:舍快樂是讓別人心裡安樂,是給自己種身體健康的因。 命運是「心」造的,改變命運亦要由「心」上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除此之外其它一切方法改變不了命運。改運要改心,行運要行動! ... 第五:健康 我們想有一個好的身體,需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古語有說:三分治七分養。這句話是說明養身的重要性,但我們應該賦予這句話以新的意義。七分養究竟養些什麼? 第一養:心情。 清凈心,我們的心要象水一樣,清潔、乾淨、平靜。每天想像自己的身體象水一樣清潔、透明。 思想不要給七情五欲充滿。心境保持平和。珍饈百味,吃兩盤就飽;衣裝百件,穿兩件就暖;廣廈千間,只能睡一屋一床;所以少欲無為,才能身心自在。 第二養:形態。 不要自作病相。不要給人覺得你病歪歪,或者精神不振的樣子;也不要裝病好讓別人同情照顧你。心清凈、不想病就不會得病。 穿著要整齊清潔,給人以健康的形相。經常要注意放鬆自己的五官和手腳。人在心情緊張的時候,五官和手腳就會不知不覺地用力,人在煩惱的時候身體也會變得沉重,所以要學會放鬆。 有些人經常嘆氣,據最新科學測定,人嘆一口氣,身體的免疫力立刻會降低一半。我們要經常把舌頭捲起,頂著上顎,這是培養元氣的最好方法,古語說「開口神氣散,舌動是非生」,這也是少惹是非的最好方法! 第三養:水分。 每天起床喝兩杯水,大約一杯150ml。要慢慢地喝,心不平靜,著急就會喝得快。以前老法師可以把一杯水分成三百口來喝,這就是定功,沒有定力是做不到的。晚上睡覺前也要慢慢喝一杯水。一天的其它時間要隔一段補充一口水,一天加起來的水量有兩升就合乎標準。 不要把茶、湯、牛奶等等當水,這些是飲料,不是水!也不要喝純水和蒸餾水,要喝礦泉水。在城市有條件的要變換不同的牌子的礦泉水來喝。在鄉村能喝上沒有污染的山泉那就更好了。我們排出的尿很清,水量就夠了;尿很黃,就表示體內血液粘稠,水分不足。 第四養:食物。 以清、淡、簡單的素食為標準。儘可能不碰肉食。人體的腸道比較長、用牙齒磨碎食物、體內不能無限地調節膽固醇和血脂的代謝、身體有汗腺、白天活動等等這些都是適合以植物為食的表現。如果一時斷不了肉食,可以到超級市場買冰凍的肉食來吃。新鮮的肉毒素比較高(動物臨死前恐懼會產生毒素),長期進食會影響健康。 蔬菜瓜果也要適應季節的才吃,反季節的少吃。這樣才能減少食物對我們身體的影響。另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大多拿來配菜,菜吃完了,肉就倒掉;我們把五穀糧食餵牲畜家禽,最後沒有吃倒掉了,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想想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餓肚子,我們就不應該生在福中不知福了。如果每個人都吃素食,地球的植物資源可以養活600億的人口,現在,60億人都養不活,可悲啊!!! 第五養:淋浴。 調節好水溫,特別是冬天,水溫不要太熱,太熱會使皮膚乾燥。最好不用肥皂,可以用精鹽擦身體,並輕輕按摩,用毛巾擦擦背,沖洗乾淨就好。 洗的時候加一個意念:清潔的水把身體的污垢全部都沖洗掉。洗完後要擦乾,特別是腳要擦乾,知道了「病從口入,寒從腳起」這句話後,平常就要注意腳的保暖。 第六養:睡眠。 每個星期至少有四天晚上11點要睡覺,子時不睡覺,肝膽兩條經絡得不到休息,補充睡眠十多個小時都不能夠補回來,越睡還越累。我們的大便很臭,就是肝臟在超負荷工作的癥狀。 第七養:鍛鍊。 把「生命在於運動」改一改,變成「生命在於相對運動」,心要靜,身要動。心不要亂想東西,身體不要久坐、久睡。運動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度,運動量就夠了。 走路的時候不要急匆匆,別老是低著頭看地下,要挺起胸抬起頭來平視前方,身體放鬆,按一定的節奏行走。 人生志在參與,享受參與之樂,不強求結果;不要做匆匆過客,背著沉重包袱勞碌一生。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度百歲乃去」。 如果以上七步都能做到,保證你能得到一個好的身體。「健康」二字值千金,保重!!! ... 第六:五福 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在門上貼上五福臨門的條幅。但五福是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 五福第一福是長壽: 過去不到70歲都不能講長壽。現在醫療水平好,過80歲才叫長壽。 第二福是富貴: 需要用錢財的時候就會有,叫富,還得到周圍人們的尊敬,叫貴。為富不仁,得不到別人的尊敬,就不能叫做富貴。 第三福是康寧:身體健康,還要心裡安寧。 第四福是好德: 不單只自己喜歡做好事,看見別人做好事能生出歡喜、讚嘆心;經常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積陰德(陰騭)。 第五福是善終:無病無痛,安祥離開人世。 我們培養自己的福氣的時候,不能偏在一邊。 例如:有學識的人沒有錢財,有錢的人沒有學問,有健康的人比較清貧,有長壽的人不能善終。五福中缺少了一樣就有了缺陷,生活就不美滿。 提示: 有病、天災、人禍等造成死亡的都叫橫死,不能夠稱為善終。我們現代人的正常壽命約為70歲。 提示:如果你有修福,壽命就會超過70歲。 按照這個正常的壽命折算,人到40歲左右的時候是一個轉折點。10+30+30=70 前面的數字10是0-10歲的兒童期,要培養良好的習性。這個時期家庭教育比較重要。 第二個數字30是10-40歲的青中年期。是行善積德、自我修養的最佳時期。國外比較注重這個時期,出成績、出人才。 第三個數字30是40-70歲的中老年期。通常古人在這個時期享清福。 提示: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傷,無得也無失,沒有榮辱,心中平靜,叫做清福。 40歲左右的時期就是檢驗你的前半生有沒有積福的時候了。有很多朋友沒有積福,在這個關口破產、疾病纏身、失去工作、失去家庭等等。 如果你是正在接近這個轉折點,一定要警惕自己,改造自己。注意觀察你周圍的朋友,相互提醒,重要!! 第七:為人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四句話是一,不是四,有一樣做不好,其它三樣也做不到。 人生的哲理不是口頭禪,整天掛在嘴邊,有這個愛好的朋友一定得不到利益,就如同我們常說的要孝敬父母,不是嘴上說的,是要用心去實行。 逢人要說好話,這是想別人對你說好話的因,做不做自己想吧! 每天對人施捨笑容、施捨好話,可以使身邊的人身心安樂,這也是行善!好話可不是阿諛奉承,是說柔軟語,質直語;言語粗魯、不合時宜的話不說。 行好事,是心去實行。 不能做做樣子給人看的,下回人家也做做樣子給你看。不是真心實意的不要做吧。看見別人做好事,能幫助的一定要盡力幫助,不能幫助的也要生起歡喜心,向他學習。 不要看見他做了好事得到別人的稱讚,自己慢了一步就生起嫉妒心,這是天下第一愚人。不知道他做好事,你生歡喜心,你跟他的功德是一樣的。 舉個例子: 出門看見年輕人讓座給老人,你生起歡喜心,心裡稱讚這個年青人。根據因果法則,年青人起了舍的心,你稱讚這位年青人有舍的心,你們心所動的這個「舍」念頭是相同的,因此功德也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不管你是不是親自做好事,只要你盡力幫助或者只要你心裡歡喜稱讚,功德與做的人是一樣的。 提示: 心裡有「德」功德的這個心也是貪,要把這個也要從心上捨去。 做好事也要隨緣,不能沒事找事。做學生的課外助人為樂是好事,但如果耽誤了學業,那就不值得稱讚。也就是說,不務正業的好事我們不做。 提示:好心辦壞事也是做惡。 看見別人做壞事,千萬不能起嗔恨心,特別是針對自己的時候。發怒是「火燒功德林」,將你以前辛苦積累的福德化為灰燼。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損失太大了! 別人罵你、批評你的時候,是冒著作惡、折損福德的危險來提醒你要積福,你應該自我反省,向他致敬,感激他的大恩大德。 善惡在一念之間,為自己的錢財而節約是貪,節約金錢去做好事是善。是行善還是做惡,要問自己的心。 提示: 省下的錢拿去做善事叫惜福。節省過頭了叫慳貪。 有人認為做好人不容易,不願意難為自己去行善,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這些人不知道自己積的福有限,總有時來運去的一日。 你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去生活,看見別人有好運氣,五福臨門時,只能羨慕;如果還生起嫉妒心,說些怪話,那就更不好了,又無形中把自己的福氣弄得更壞。 也有人說做好人吃虧,被人欺負。這是不懂得「吃虧是福」的道理才會這樣認為。不與人爭,處處忍讓,表面上看是吃虧了,但按照因果法則,是處處體現「舍」的心,日積月累,培養了無量的福德。你聽說過有福的人會被人欺負嗎?會被人欺負是不能夠說是有福氣,因此肯吃虧的才是聰明人啊! 提示:禮讓的人是心中有「舍」,能夠增福。 ... 第八:守法 不辱國主,不做國賊,不違國法,不漏國稅。 守法為了什麼?是為了使我們心安啊!半夜敲門心不驚!整天提心弔膽地生活有意義嗎?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教派,不管它說得多麼好聽,只要用這個準則去度量,是善是惡一目了然啊! 為什麼不能辱罵國主呢?因為國主是修了大福氣的人,比我們平常人修的福都要多億萬倍。我們在前面章節里說過,知道別人做了好事、善事要讚嘆,人家修了大福氣,你應該向他學習。 至於國家大事,不是平常的一點小聰明能夠處理的。如果國主沒有福,我們人民也沒有福,那麼國運就差了。你想參與政事,治國、平天下,一定要先正心,辱罵人的心絕對不是好心!如果你的心不正,國家就會有難了。 國家是「大的家」,是我們自己的小家庭組成的總和。是這方國土養育了我們。我們日常的衣吃住行都受到各方的恩惠,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回報社會。如果生氣離家出走,背叛自己的國家,不管你是什麼理由都不應該。 國法家規是我們群體生活所產生的遊戲規則,你不遵守還能和睦相處嗎?古語有說,「無規則不成方圓」。人家過馬路走人行道,你過馬路隨意穿插,這種自由要不得吧?!害己累人啊! 善惡的標準比法律要嚴格(包含關係),法律是約束你的行為,善惡標準是約束你的心。您想改造命運,更要遵守法律了。不要認為有法律就不自由了,每個國家都有法律!不顧及別人,利已損人的自由是群體生活所不容的。 家裡沒有錢能過日子嗎?大家努力工作都是想有錢能過好日子。有些家庭有幾個人工作,通常都是繳幾百元錢作家用。如果國家沒有錢了,等於我們自己的家沒有錢一樣,能有我們的好日子過嗎?因此納稅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我們平常老是覺得國家搶了我們口袋裡的錢,總是想方設法逃稅,這也是一種不「舍」的心。看見別人不「舍」,我們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學,會折損福氣。如果以上幾點都做不到,那麼愛國就只是一句空話了。 ... 第九:孝道 孝敬父母即我們常說的「孝心」。 孝心是讓父母生活無憂,衣食無缺,常常與父母相互交流,相互溝通。 提示:不與父母說話也是一種虐待。 你能夠生活無憂,生活自理,不使父母為你擔驚受怕,也是行孝。 每天起床都需要向父母問好。這是做人子應該有的態度。十月懷胎的辛勞加十多年養育的恩德都換不了你的一聲問候,你的良心就不值幾個錢了。 父母呼喚的時候,一定要立刻來到父母面前,不能說等一會。你的言行是子女的表率,想想以後你的子女會怎樣對你呢?做什麼事都等一會好了…… 我在海外一個華人富豪家庭住了一天。一家之主的老先生坐在客廳,呼喚他的兒子來接待客人。兒子立刻來到父親面前,畢恭畢敬地立正聽候吩咐,回答也是很乾脆,絕對的服從。我心裡非常的讚嘆,這一家還保留著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教育,能富甲一方就不奇怪了。 古語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以前交通、通訊不方便,通常家有兩老,年青人要盡孝,不能遠離。實在要遠離,必須告訴父母你的去向。老人有什麼事情的時候,能及時通知。現代社會不同了,交通、通訊發達,出門在外也要告訴父母你的聯繫方式。 現在教育部門為小朋友制定了「行孝」的要求,供大家參考: 對父母講話態度恭敬,語氣親切; 聽從父母的教導和正確的意見,不頂嘴、不發脾氣,不讓父母生氣; 上學時要跟父母說再見,放學回家要告訴父母我回來了; 平時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訴父母地點、時間免得親人掛念; 吃飯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請父母先吃,中高年級學生要為父母盛飯; 父母下班要為父母倒茶,請父母休息; 記住父母的生日,到時向父母表示祝賀,並做一件讓他們高興的事; 父母不舒服要主動問候,生病時要為他們端水送飯; 不向父母提過高的要求;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並盡力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以上是對小朋友日常在家中的行為約束,小朋友不懂得用心。我們受過教育的必須明白要心裡恭敬,內心與行為合一才是行孝行善。 如果一邊做事一邊心裡生出怨恨,就是在作惡!我們要細心體會,上面章節說過,行善與作惡就在這一念之間生產。 我們要將孝敬家中父母的心再擴大,將天下男性當為父親一樣去孝敬;將天下女性當為母親一樣去孝敬,天下是一家,什麼衝突、戰爭自然就消亡了。 ... ...

 

 

內容簡介

《一個快樂女人要做的40件事》
誠品書店年度中文書Top100暢銷書作家最新力作
幸福,無法用金錢買到,但可以用「時間」換到!

  這是一個關於幸福的最大秘密!
  幸福,無法用金錢買到,但可以用「時間」換到!
  原來不在行事曆上的,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真正感受到快樂?其實快樂也是需要學習的。只有慢下來,才能感受時間會帶給你的幸福和快樂。「太想」追求想要的東西,於是太忙;「太忙」,忙得忘了和朋友歡樂聚餐、忘了關懷家人、忘了享受生活;結果導致我們離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越來越遠……於是我們感到失落、不安、煩躁、空虛,以及恐怖的茫茫然。其實,只要學會把心空下來,把時間這樣分配運用,你就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快樂。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熹


  天秤座O型的她,年紀輕輕就已是心理勵志類書籍的暢銷作家,小說、詩文皆獲獎無數,其作品《一個快樂女人要做的40件事》更躍上誠品書店年度中文書Top100。

  學生時代曾與網路科技公司合作,撰寫數本約10萬字的推理偵探小說,並演講關於「夢想可以帶我們跑多遠」主題,一直夢想生活、積極擁抱生活,從小事中尋找可以幸福的契機。畢業後,林熹藉由不斷到處旅行、閱讀、與各國朋友交流開闊視野;熱愛窩進博物館賞析藝術品、學習異國的料理與生活方式,享受旅行並且反芻旅行。

  林熹曾執筆寫過兩性、快樂生活、投資理財……等諸多議題,擅長規劃人生,微笑面對生活。

  如果想跟林熹分享生活大大小小的事物,或是演講邀約,請上FB「林熹言肆」粉絲團留言,林熹會盡快回覆大家喔!

繪者簡介

蔡逸軒


  現為自由接案工作者。

  樂於思考並實踐生活的美好,2014年與友人共同經營「Look Luke 手工甜點、咖啡、生活道具」品牌。

  www.facebook.com/lookluke2014
  www.facebook.com/WillieTsai.illustration

目錄

一、心閒,才能幸福
最重要的抽象資產
金錢從時間裡誕生出來
簡單生活的背後機關
為什麼煩躁感總是如影隨形?
忙得飛來飛去
時間金箍棒
心滿了,哪有空間裝幸福
「時間」跟「閒不閒」之間的小三?
閒不閒跟幸不幸福,有什麼關係?
時間跟幸福,中間那條關係?
你以為我現在在幹嘛
忙,分為兩種
身閒,心不閒
身不閒,心也不閒
身閒,也心閒
身不閒,心閒

二、投入幸福販賣機的時間硬幣
幸福時間兌換幣
投入時間硬幣,享受一杯咖啡的幸福
投下三十秒硬幣,為自己許個願
五分鐘的冒險旅程
來一場腦內奇幻旅程吧!
偶爾「深夜食堂」一下!
和「興趣」安排碰面時間
請為自己準備一本下班行事曆
兩秒鐘開出一朵香水花
每次眨眼,都是張藝術照
給睡眠加點好料……
不定期來場電影馬拉松
五秒鐘的心靈溫泉
大笑吧!這是最好的保養品
用每天三十零碎硬幣打造聚寶盆
每天收到一朵微笑
投入四十五零碎硬幣,立即享有全新的家?

三、「身閒」讓生活更輕鬆
「心閒」大掌櫃--身閒
「身閒」秘招第一式:先抓肉粽頭!
「身閒」秘招第二式:處理第二次等於浪費時間
「身閒」秘招第三式:出門時間規劃表
用行動,打開世界這本大書
一趟旅行玩三次
時間不是金錢,是深化靈魂的鑿刀
心閒,是種生活模式
規劃人生,就是規劃時間
寬鬆一點的生活時間(上)
寬鬆一點的生活空間(下)

四、和時間,兌換快樂
去其苦之樂而樂自存
在思考之上
天下將自定
孔子老莊都是快樂主義者?!
金城武:「世界越快,心則慢。」
享受獨處,讓自己更有深度
如何把煩惱導入「良性循環」
擁抱生命中的深度快樂
忙碌不會帶來快樂,心可以
沉澱心靈灰塵
生命解密
偶爾來些「有點奢侈」的事
最有效的幸福捷徑
窄時間,也能開出一朵幸福花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611578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08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你以為我現在在幹嘛
 
當一個人擁抱欲望時,會無止盡想要更多、更多,再更多!但當擁抱幸福時則不會。
 
大學時代曾經看過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故事核心相當迷人,因為太喜歡這個故事,看過一遍便能大略記住。當時一位關係不錯的同學,正在煩惱當天下午的上台報告,經過細問,才知道老師要同學們上台講述一個故事,同學苦惱不知道要講什麼故事,正為這件事發愁不已。
 
分享了自己很喜歡的這個故事後,同學終於嶄露笑臉,我也很高興能解決同學一個小小的苦惱。
 
還原當時口述的故事,如下:一個渾身充滿幹勁的年輕人,提著一卡皮箱,到漁港尋找最懂釣魚的人,經過眾多村民推薦,年輕人鎖定一位老先生,他是鄉里間公認最懂釣魚的人。
 
年輕人一路詢問,一路找,終於在岸邊看見一位正在垂釣的老先生。年輕人觀察了一下,發現此人果然不凡,不愧是大家公認最懂釣魚的人,自己站在岸邊觀察不過短短一小時時間,老先生已經釣起好幾條魚。
 
年輕人很肯定,自己要找的人,就是這位老先生!
 
只是這位年輕人沒想到的是,比起金錢,這位老先生將帶給他更重要、更受用的東西。
 
年輕人喜孜孜衝上前,恭敬有禮遞上名片,開始狂熱介紹起一項偉大的商業計劃,力邀老先生和自己合作,把事業做大。
 
「你說首先要投資買艘漁船,然後呢?」老先生問年輕人。
 
「比起你拿根釣竿在這裡釣上幾隻魚,我們能利用這艘漁船,補到更多的魚。」年輕人說得手舞足蹈。
 
「然後呢?」老先生又問。
 
「然後我們可以賣掉補到的魚大賺一筆。」
 
「然後呢?」
 
「拿著這筆錢,可以再買一艘漁船,兩艘漁船肯定能補到更多的魚。」
 
「然後呢?」
 
「然後就擁有很多錢。」
 
「然後呢?」
 
「接著我們可以買下三艘、四艘、五艘……甚至更多的漁船!」
 
「然後呢?」
 
「我們可以創造出一個龐大的漁業帝國。」。
 
「現在我知道自己即將擁有一大筆錢和一堆漁船,然後呢?」老先生問年輕人。
 
「然後……」年輕人靈光一閃,燦爛笑開。「你就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歡做的事!」
 
老先生靜靜看著年輕人,眼中閃爍著智慧光芒,不疾不徐反問。
 
「你以為我現在在幹嘛呢?」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QAGmn4M.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74365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花壇頭暈治療有效中醫診所南投腎臟功能異常治療中醫北斗腎臟功能異常中醫推薦
二林頸部緊繃酸痛改善中醫診所 溪湖味覺異常看什麼科 這間和美中醫診所很大推,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埤頭昏眩中醫推薦 埔里注意力不集中改善中醫診所 很多人都在這溪湖中醫診所看好的,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竹山鎮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改善中醫診所 中州科大附近推薦瞳孔擴張或收縮看什麼科 當地人都推薦的員林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員林晚上淺眠改善中醫診所 中寮噁心治療中醫 治療有成效的草屯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頭條大推薦好物 的頭像
    頭條大推薦好物

    頭條大推薦好物

    頭條大推薦好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